龙岩杂戏也称铙鼓杂戏龙岩杂戏
龙岩杂戏,也称“铙鼓杂戏”“龙岩杂戏”,是山西省、河南省的地方传统戏剧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。 龙岩杂戏起源于唐代,盛行于宋元明清,是集唱、念、做、打、舞、杂技、歌舞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。其唱腔音乐体制为吟诵体,以吟为主,间以散......阅读更多
龙岩杂戏,也称“铙鼓杂戏”“龙岩杂戏”,是山西省、河南省的地方传统戏剧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。 龙岩杂戏起源于唐代,盛行于宋元明清,是集唱、念、做、打、舞、杂技、歌舞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。其唱腔音乐体制为吟诵体,以吟为主,间以散......阅读更多
青衣扮演的多是命运悲苦的女性角色,但有时也扮演稳重、端庄的富贵女子。 青衣又叫正旦,因为所扮演的女子有一类经常穿青色女衫而得名青衣。青衣经常饰演贫穷、凄苦又善良、稳重的女子,比如被丈夫抛弃的秦香莲、受屈含冤的苏三、流落他乡的韩玉娘等......阅读更多
京剧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剧种,在二百余年的发展史上产生过大批优秀的艺术家,而每一位艺术家都曾有过学戏的阶段,大多数人也都在京剧社班中坐科学习的经历。如富连成社就曾培养了近七百名演员,下面就是盘点京剧二百年发展史上的著名科班与相关学校。 ......阅读更多
铜锤花脸中最具代表性的角色是徐延昭,他在唱戏时常抱着铜锤,所以就把这一行当称为铜锤花脸。 铜锤花脸的名称来源于徐延昭这个角色。徐延昭是明代故事戏《龙凤阁》中的年迈老臣,他手中抱着一柄可以上打昏君、下打谗臣的铜锤,在剧中有高难度的大段唱......阅读更多
我第一次演李二嫂是17岁1954年《李二嫂改嫁》参加华东六省一市汇演,包揽了所有奖项1957年李二嫂走上了银幕5004年《李二嫂改嫁》又获得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奖。 17岁变成了“寡妇” 在郎咸芬布置朴素简洁的家中,年近70的她穿着......阅读更多
赵义庭,男,豫剧生角、导演。山东省曹县火神台集人京剧。 1929年在曹县李新集学山东梆子京剧文化。1934年进开封,应约参加了由樊粹庭先生组建的豫声剧院京剧。后辗转于洛阳、西安、宝鸡等地领班演出。1948、1949年又先后组建兰州新光......阅读更多
京剧老生行当,有八个主要流派:余、言、高、马、谭、杨、奚、麒。谭派又分为老谭派和新谭派,老谭派指的是谭鑫培,新谭派则指的是谭富英。 老谭派几乎是当今所有老生流派的源头,谭富英虽然与谭鑫培一脉相传,但新谭派与老谭派还是有很大差别的。虽然......阅读更多